夏开勇:授人以渔“有出路”
10月29日,兴义市猪场坪镇龙滩村下着蒙蒙细雨,虽才初冬,清瘦的夏开勇已经穿上了棉袄,在衣服包裹之下,夏开勇似乎比平时“壮”了一点。
“等我一下,我把贫困户信息完善一下就来。”打开电脑更新动态信息,是夏开勇一年多以来每天都要做的事。
屏幕上,一个个文档图标填充得满满当当,每一个文档里都是龙滩村的贫困户信息,对于这些,夏开勇如数家珍。
2019年9月,夏开勇从黔西南州市场监管局主动请缨来到龙滩村成为一名驻村干部。“我就是农村出身的,我知道在农村如果没有好的出路,真的很难。”夏开勇在义龙新区顶效镇团结村长大,从小在泥塘里打滚的他,刚到龙滩村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住了。
“刚来的时候,住的是活动板房,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过几天房间里就是挥发不掉的霉味。”环境恶劣,夏开勇却从未想过打“退堂鼓”。
自己待的环境差一点没有关系,贫困户脱贫,才是夏开勇最牵挂的事情。龙滩村区位优势落后,土地石漠化程度较大,产业发展困难,缺资金 、缺技术、因病、因残及因自身能力不足等因素困着龙滩村的贫困村民。
“扶贫先扶志,只有把村民的志气先扶起来,让村民有干劲,有激情,我们才能更好开展扶贫工作。”这是夏开勇到龙滩村一年以来说得最多的话。
为转变贫困户因长期生活贫困,自卑感强烈,对脱贫缺乏信心的观念。夏开勇先后入户调查100余次,就扶贫脱贫思想向贫困户进行讲解,把解决“不想脱贫”“不敢脱贫”作为破解“精神贫困”的主攻方向,入户宣讲扶贫政策。同时为了解龙滩村的贫困户情况,夏开勇积极参加群众扶贫讨论会20余场,扶贫座谈会10余次。
夏开勇多方联系扶贫物资,为龙滩村的扶贫户争取到了3000余斤大米,128斤面条,11台电脑,2台复印机,8台电风扇,8套衣服,8床棉被,粮油108桶,资金45000元。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村两委、驻村工作组及帮扶干部的精心努力下,到2019年底,龙滩村实现全面脱贫,圆满完成贫困人口清零目标。
脱贫了,如何才能让村民致富呢?
夏开勇说:“授人以渔才能‘有出路’”。
为了让村民们荷包“胖”起来,夏开勇以扶“智”为抓手,不断增强贫困户致富新技能。他深知贫困的根源之一是缺乏知识文化,而学习知识文化必须从小抓起。夏开勇了解到两个孩子辍学在外,他异常焦急地对他们作了很多的思想工作,督促这两名辍学学生成功返校;还为搭桥路学生联系安装了互联网。为提高就业率,夏开勇同志为一户贫困户联系了电工培训,他还为贫困户提供牲畜饲养渠道,成功动员了两户贫困户养牛。
为人踏实,工作出色,一起共事的同事对夏开勇也是连连称赞。
我们勇哥真的非常务实,而且人耿直,你看他话不多,但是做事特别麻利,他来这里不仅给村里发展带来帮助,也是对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